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"一个榴莲128块,你这是吃金子呢!"
王晓东指着购物车里的榴莲,声音在超市里格外刺耳。
周围的顾客都转过头来看,王志强感觉脸上火辣辣的,像被人扇了一巴掌。
01
王志强握紧了购物车的把手,手背上青筋暴起。
他今年六十二岁,退休三年了,每个月退休金一万五,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算是不错的。
"我花我自己的钱买点水果,怎么就败家了?"他努力压低声音,不想让更多人听到这场父子争吵。
王晓东却丝毫没有收敛的意思,他三十二岁,在一家私企做销售,月收入八千块。"爸,您知道128块钱够我们一家三口吃几天菜吗?您就为了尝个鲜,一下子花这么多钱!"
"一家三口?"王志强冷笑一声,"你们小两口月收入加起来一万四,我一个人就一万五,我还没说什么呢。"
王晓东脸色一红,但还是不服气:"那不一样,我们要还房贷,要养孩子,开销大着呢。您退休了,没什么负担,更应该节省一点。"
王志强听到这话,心里那股火蹭蹭往上冒。没什么负担?他每个月给儿子的婚房还三千块月供,这叫没负担?
"行,你说得对。"王志强突然平静下来,把榴莲从购物车里拿出来放回货架上,"那我以后就节省点。"
王晓东以为父亲听进去了,脸色缓和了一些:"爸,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好。现在物价这么高,能省就省点。"
王志强没有回答,推着购物车径直走向收银台。他买了一些便宜的蔬菜和肉,总共花了不到五十块钱。
回到家里,老伴李秀花正在厨房忙活着。她五十八岁,比王志强小四岁,退休金只有三千块。
"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?榴莲呢?"李秀花探出头问道。
"没买。"王志强简单地回答,然后坐在沙发上生闷气。
李秀花看出了不对劲,走过来坐在他身边:"怎么了?和小东吵架了?"
王志强把超市里发生的事说了一遍,越说越气:"他一口一个败家,好像我花钱买点好吃的就是罪过一样。"
"孩子也是好心..."李秀花试图调解。
"好心?"王志强打断她的话,"他们小两口出去吃一顿饭三四百块眼都不眨,我买个榴莲就成败家了?"
李秀花叹了口气,她知道老伴心里委屈。这些年为了儿子的事,两人省吃俭用,把大部分钱都贴补给了小家庭。
"那你想怎么办?"李秀花问。
王志强眼中闪过一丝狠劲:"既然他觉得我败家,那我就真的节省给他看看。"
02
第二天是周末,王志强和李秀花照常去早市买菜。以前他们会买点好的,偶尔买条鱼或者一只鸡改善伙食,但今天王志强只买了最便宜的蔬菜。
"这白菜多少钱一斤?"王志强问摊主。
"两块。"摊主回答。
"太贵了,一块五卖不卖?"王志强开始砍价。
李秀花在旁边看着,心里有些不是滋味。以前王志强从来不砍价,觉得小贩挣点钱不容易,现在却为了几毛钱锱铢必较。
回家的路上,李秀花忍不住说:"你这又是何苦呢?"
"我这是听儿子的话,学会节省。"王志强语气里带着讽刺。
中午,王晓东带着媳妇张小慧过来吃饭。张小慧三十岁,在一家商场做销售,月收入六千块,人长得漂亮,但有些爱慕虚荣。
"妈,今天做什么好吃的?"张小慧一进门就问。
"就是一些普通的菜。"李秀花有些尴尬地回答。
餐桌上摆着白菜豆腐、土豆丝、还有一个鸡蛋汤,确实很普通。
"爸,您怎么不买点肉?"王晓东问。
"肉太贵,我们老两口吃不起。"王志强夹了一筷子白菜,"况且我们也不能败家不是?"
王晓东听出了父亲话里的刺,但没有接话。
张小慧却有些不满:"爸,您退休金一万五,买点肉还是买得起的吧?"
"一万五?"王志强放下筷子,"我一万五还要给你们家房子还月供三千,还要贴补你们家用两千,自己还能剩多少?"
这话说得张小慧脸红了。她知道这些年公公婆婆确实帮了他们不少,但习惯了就觉得理所当然。
"爸,您这话说的..."王晓东想要缓和气氛。
"我说的是实话。"王志强站起身,"你们慢慢吃,我出去遛弯。"
王志强走后,餐桌上的气氛变得很尴尬。李秀花赶紧打圆场:"你爸就是昨天在超市被气着了,过两天就好了。"
"他就是心眼小。"张小慧小声嘀咕。
王晓东瞪了媳妇一眼:"少说两句。"
但李秀花还是听到了,心里更加难受。她知道老伴不是心眼小,而是真的委屈了。
03
晚上,王志强和李秀花躺在床上聊天。
"你打算闹到什么时候?"李秀花问。
"我没闹,我只是想让他们知道,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。"王志强盯着天花板。
"那你总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吧?"
王志强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说:"我在想,是不是这些年我们给得太多了,让他们觉得理所当然了。"
这话让李秀花也陷入了沉思。确实,从王晓东结婚开始,他们就没停止过贴补。买房的时候,他们拿出了所有积蓄二十万做首付;装修的时候,又贴补了十万;结婚的时候,婚礼费用也是他们出的大头。
结婚三年来,每个月三千块的房贷,两千块的生活费,他们从来没有断过。
"可是小东也不容易,在北京打拼..."李秀花还是心疼儿子。
"不容易?"王志强坐起来,"我们当年更不容易。我二十五岁结婚的时候,你爸妈给过我们一分钱吗?我们不是一样过来了?"
李秀花想起了当年的艰难岁月。那时候王志强在工厂上班,工资只有几十块钱,他们租住在一间小平房里,冬天冷得要命,夏天热得要死。
"现在的年轻人和我们那时候不一样。"李秀花还是为儿子辩护。
"怎么不一样?他们两个人的收入加起来比我一个人还少吗?"王志强反问。
李秀花无法反驳,因为确实如此。王晓东和张小慧两人的收入加起来一万四,确实比王志强一个人的退休金要少。
"那你想怎么办?"李秀花问。
王志强想了想说:"我决定停止给他们月供。"
"什么?"李秀花吃了一惊,"那他们怎么办?"
"他们有手有脚,自己想办法。"王志强语气坚决,"我不能让他们一辈子都依赖我们。"
李秀花知道老伴是真的生气了,也知道他说到做到的性格。"那至少要给他们一个缓冲期吧?"
"缓冲期?"王志强冷笑,"他们骂我败家的时候,给我缓冲期了吗?"
04
第二天,王志强去银行把自动转账停了。每个月三号,他都会自动转账三千块给儿子还房贷,但这个月他决定不转了。
银行的工作人员确认了好几遍:"王先生,您确定要停止这个自动转账业务吗?"
"确定。"王志强的回答很坚决。
回到家里,他把这件事告诉了李秀花。李秀花虽然心里不安,但也没有反对。
"如果小东问起来,你就说是我决定的。"王志强说。
"他会很着急的。"李秀花担心地说。
"着急就对了。"王志强冷冷地说,"让他知道知道,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。"
三号过去了,四号也过去了,一直到五号,王晓东才打电话过来。
"爸,这个月的房贷您忘记转了吗?"王晓东的语气还算客气。
"没忘记,我是故意不转的。"王志强直接说明了原因。
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,然后王晓东提高了声音:"爸,您这是什么意思?"
"没什么意思,就是觉得我应该学会节省,不能再败家了。"王志强用儿子的话回敬他。
"爸,您别闹了行吗?房贷要是断了,银行会催收的。"王晓东的声音里带着急躁。
"那你就自己还呗,你们两个人加起来一万四的收入,还个三千块的房贷应该没问题吧?"
"爸,您知道我们的压力有多大吗?除了房贷,还有各种开销..."
"压力大?"王志强打断了他,"我六十二岁了,每个月还要给你们还房贷,我的压力就不大吗?"
王晓东在电话里沉默了。他确实没有想过父亲的感受,总觉得父母帮助子女是天经地义的。
"爸,我知道错了,我不该说您败家。"王晓东的语气软了下来。
"知道错了就好,但是月供的事我已经决定了。"王志强没有松口。
"那我们怎么办?"王晓东的声音里带着哭腔。
"你们是成年人了,自己想办法。"王志强说完就挂了电话。
李秀花在旁边听得心疼,但她知道老伴是对的。这些年他们确实宠坏了儿子。
05
接下来的几天,王晓东又打了好几次电话,有时候是他自己打的,有时候是张小慧打的,但王志强都没有松口。
"公公,您不能这样啊,我们真的还不起房贷了。"张小慧在电话里哭诉。
"还不起就卖房子,或者你们去借钱。"王志强的态度很坚决。
"您怎么能这样对我们?我们可是您的亲儿子亲儿媳啊!"张小慧的声音里带着委屈和愤怒。
"正因为是亲儿子,我才要教教他怎么做人。"王志强说完就挂了电话。
李秀花看着老伴,心里五味杂陈。一方面她觉得老伴做得对,另一方面她又心疼儿子和儿媳。
"要不然我们再帮他们一次?"李秀花试探地问。
"不行。"王志强摇头,"这次如果我们妥协了,以后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。"
"可是他们真的很难..."
"难?"王志强冷笑,"他们两个人的收入加起来一万四,在北京确实不算多,但也不至于饿死。我们当年比他们难多了,不是也过来了?"
李秀花想起了当年的艰难岁月,确实比现在的儿子儿媳要难得多。那时候他们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,还要养孩子,但从来没有向父母要过钱。
"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把孩子惯坏了。"李秀花叹了口気。
"是的,所以现在改还不晚。"王志强坚定地说。
又过了几天,王志强和李秀花去超市买菜。走到水果区的时候,王志强停在了榴莲面前。
"买一个吧。"李秀花说。
王志强看了看价格,还是128块钱一个。他想了想,还是拿了一个放进购物车。
"不是说要节省吗?"李秀花开玩笑地问。
"我节省是不想败家,但我也不能委屈了自己。"王志强说,"我辛苦了一辈子,退休了吃个榴莲怎么了?"
李秀花笑了:"你终于想通了。"
"我一直都想得很通,我只是要让某些人知道,我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。"王志强说。
06
周末的傍晚,王志强正在家里看电视,门铃响了。他透过猫眼看了看,是王晓东。
他没有马上开门,而是等门铃响了第三次才慢慢走过去开门。
王晓东站在门口,手里提着一堆礼品,脸色很难看。他这几天为了凑房贷的钱,找了好几个朋友借钱,好不容易才凑够。
"爸。"王晓东叫了一声。
"进来吧。"王志强让开了路。
王晓东把礼品放在茶几上,然后坐在沙发上。他看起来很疲惫,眼圈有些黑,显然这几天没有休息好。
"爸,我错了,我不该说您败家。"王晓东站在门口,眼圈红红的,声音有些哽咽。
他深吸一口气,张开嘴似乎要说出什么重要的话...
07
"我这些年一直把您和妈对我们的好当成理所当然,从来没有想过您的感受。"王晓东的声音有些颤抖,"我现在才知道,每个月给我们三千块房贷,对您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。"
王志强看着儿子,心里的气消了一大半。他等的就是这句话,等的就是儿子的真心悔悟。
"你知道就好。"王志强的语气还是有些冷淡。
"爸,我和小慧商量了,以后的房贷我们自己还。"王晓东继续说,"我们不能再让您承担这么重的负担了。"
这话让王志强有些意外。他本来以为儿子会继续求他帮忙,没想到儿子会主动提出自己承担。
"你们能还得起吗?"王志强问。
"能。"王晓东点头,"我们两个人加起来一万四的收入,还三千块房贷,虽然会紧张一点,但还是能够应付的。我们可以少出去吃饭,少买一些不必要的东西。"
李秀花从厨房里走出来,听到了儿子的话,心里很欣慰。
"小东,你能这样想就好了。"李秀花说。
"妈,我对不起您和爸。"王晓东站起来,向父母深深鞠了一躬,"这些年您们为了我们付出了太多,我却从来没有感激过,还嫌您们花钱买榴莲败家。"
王志强看着儿子,心里的最后一点气也消了。他知道儿子是真的认识到错误了。
"知道错就好。"王志强的语气缓和了许多,"我和你妈不是不愿意帮你们,而是希望你们能够独立起来。"
"我明白了,爸。"王晓东点头,"以后我们会自己承担责任的。"
"那房贷的事..."李秀花担心地问。
"妈,您放心吧,我们已经想好办法了。"王晓东说,"我准备晚上去做兼职,小慧也准备找一份兼职工作。虽然会辛苦一点,但我们年轻,能够承受。"
听到这话,王志强心里很满意。这才是年轻人应该有的样子,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,而不是总是依赖父母。
08
"对了,小慧呢?怎么没有一起来?"李秀花问。
"她在家里反思呢。"王晓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,"她也知道错了,但不好意思过来见您们。"
"反思什么?"王志强问。
"反思她为什么会觉得您们帮助我们是理所当然的。"王晓东老实地回答,"她现在才明白,您们已经六十多岁了,本来应该享受生活的,却还要为我们的事情操心。"
王志强点了点头,看来这次的事情不仅让儿子成长了,也让儿媳妇成长了。
"其实我们也不是不想帮你们。"王志强说,"但是你们总得让我们看到你们的努力和成长。"
"我明白了,爸。"王晓东说,"以后我们会靠自己的努力过日子,不会再给您们添负担了。"
"那也不用这么绝对。"李秀花心疼地说,"如果真的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,我们还是会帮你们的。"
"不过前提是你们要先想办法自己解决,实在解决不了再来找我们。"王志强补充道。
"我知道了。"王晓东点头。
晚上,王晓东留下来吃饭。李秀花特意炒了几个好菜,还买了一只鸡炖汤。
"妈,您破费了。"王晓东说。
"偶尔改善一下伙食还是可以的。"李秀花笑着说。
"对了,爸,您的榴莲呢?"王晓东问。
"什么榴莲?"王志强装作不知道。
"我听妈说您昨天买了一个榴莲。"王晓东说。
王志强去厨房拿了出来,已经剥好了放在盘子里。
"您尝尝。"王志强把盘子推到儿子面前。
王晓东夹了一块尝了尝,确实很甜很香。
"爸,我以前真的不应该说您败家。"王晓东有些愧疚地说,"您辛苦了一辈子,退休了吃点好的是应该的。"
"现在知道就好。"王志强也夹了一块,"其实我买榴莲也不是经常买,偶尔买一次尝尝鲜。"
"以后您想吃什么就买什么,不用考虑我们的感受。"王晓东说。
"那可不行。"王志强摇头,"我们是一家人,买东西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的。但是在合理范围内,我们也有享受生活的权利。"
09
从那以后,王晓东和张小慧真的开始自己承担房贷了。王晓东在一家餐厅找了一份兼职工作,每天晚上去做三个小时,一个月能挣两千块钱。张小慧也在周末去做兼职导购,一个月能挣一千块钱。
有了这些额外收入,他们的经济压力减轻了不少。更重要的是,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,心里有了成就感。
王志强和李秀花看在眼里,心里很欣慰。他们知道这次的冲突是值得的,因为它让儿子和儿媳真正成长了。
"小东变了很多。"李秀花对王志强说。
"是的,他终于像个男人了。"王志强点头。
"那我们以后还要帮他们吗?"李秀花问。
"该帮的时候还是要帮,但不能让他们产生依赖。"王志强说,"我们可以偶尔给他们买点东西,或者在他们生病的时候照顾他们,但经济上要让他们独立。"
李秀花觉得这个分寸把握得很好。帮助子女是父母的本能,但过度帮助会害了子女。
一个月后,王晓东和张小慧一起来看望父母。他们的气色比以前好了很多,虽然忙碌了一些,但精神状态很好。
"爸,妈,我们给您们买了点水果。"张小慧提着一个果篮。
"你们自己都这么紧张,还买什么果水。"李秀花心疼地说。
"不贵的,妈。"张小慧笑着说,"而且我们现在虽然忙一点,但心里很踏实。"
"为什么?"王志强问。
"因为我们知道这些都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。"王晓东说,"以前花您们的钱,心里总是有些虚,现在花自己挣的钱,心里很踏实。"
王志强和李秀花对视了一眼,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欣慰。
"对了,爸,您最近还买榴莲吗?"张小慧问。
"买啊,想吃的时候就买。"王志强说,"不过我也不会浪费,通常都是和你们妈一起吃。"
"下次我们一起吃。"张小慧说,"我还没有尝过榴莲呢。"
"好啊。"王志强笑了,"不过你们要有心理准备,榴莲的味道很特别。"
10
半年后,王晓东和张小慧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的生活节奏。他们不仅能够自己承担房贷,还开始有了小额存款。
"爸,妈,我们有个好消息要告诉您们。"张小慧神秘兮兮地说。
"什么好消息?"李秀花好奇地问。
"我怀孕了。"张小慧高兴地宣布。
王志强和李秀花一愣,然后同时露出了笑容。
"真的?"李秀花激动地问。
"真的,已经两个月了。"张小慧点头。
"太好了!"李秀花激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王志强也很高兴,但他想到了一个问题:"那你们的经济压力会不会更大?"
"会的。"王晓东老实地回答,"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。我准备再找一份兼职工作,小慧也会工作到生产前。"
"孩子出生后呢?"王志强问。
"我们商量过了,小慧先在家带孩子,我一个人工作。"王晓东说,"虽然会辛苦一点,但我们能够应付。"
王志强点了点头,但心里还是有些担心。他知道养孩子的开销很大,仅靠王晓东一个人的收入恐怕会很紧张。
"如果需要我们帮忙的话,你们可以说。"李秀花忍不住说。
"妈,我们会的。"王晓东说,"但我们会先想办法自己解决,实在解决不了再麻烦您们。"
王志强满意地点了点头。这就是他想要看到的态度。
当天晚上,王志强和李秀花商量了一下。
"我们给他们准备一些婴儿用品吧。"李秀花说。
"可以,但不要准备太多。"王志强说,"让他们自己也准备一些,这样他们才会有当父母的实感。"
"那我们准备些什么?"李秀花问。
"婴儿床、推车这些大件吧。"王志强想了想说,"衣服、奶粉这些日常用品让他们自己买。"
李秀花觉得这个安排很合理。
九个月后,王志强和李秀花有了一个小孙子。看着襁褓中的小生命,两个老人心里充满了幸福。
"爷爷,奶奶辛苦了。"王晓东抱着孩子说,"这些年您们为我们付出了太多。"
"看着你们一家三口幸福,我们就满足了。"王志强说。
"爸,妈,我们决定给孩子起名叫王小强。"张小慧说,"希望他能像爷爷一样坚强。"
王志强听了这话,眼圈有些红了。他知道,这个家庭的关系终于回到了正轨。
从榴莲风波开始,到孙子出生,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王志强用自己的坚持教会了儿子什么叫责任,什么叫独立。而儿子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成长为了一个男人,一个父亲。
现在,王志强偶尔还会买榴莲,但没有人再说他败家了。因为大家都明白,每个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,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就可以。
这个家庭的故事告诉我们,真正的爱不是无条件的给予,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,让对方成长。
下一篇:没有了